第一卷 第324章 百万投资-《重生80:一把鱼叉养全家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码头上瞬间忙碌起来。

    陈川帮着检查了一阵眼看时间差不多了,便与林浩然一同前往了县里。

    浦江县不算是大县,灰扑扑的建筑,沿着几条主干道延伸。

    最高的楼房也不过四五层。

    他虽然拥有一个天然良港,但在这80年代中期的当下,这个港口更像是一个沉睡的巨人。

    除了满足本地渔船和少量沿海货轮的停泊需求之外,并未能真正撬动县域经济的发展。

    街道上都是自行车和行人的身影。

    县政府会议室里,气氛严肃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张力。

    吴兆亮坐在主位上,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。

    他旁边坐着几位副县长以及分管经济交通港务等部门的负责人。

    陈川和林浩然作为投资方代表,坐在了吴兆亮的右手边。

    “首先我代表浦江县委县政府再次热烈欢迎陈先生,林先生,欢迎龙腾国际的各位,有意来我们浦江投资兴业。”

    吴兆亮开场定调,声音洪亮,

    “关于在现有浦江码头基础上进行扩建,打造一个现代化深水码头的方案,我们前期已经经过了初步沟通。”

    “今天这个会就是希望各方畅所欲言,把问题摆在桌面上,共同推动这个利县利民的大项目落地。”

    其实无非是一些官话套话。

    按照早已敲定好的计划,这时应该是没人会提出异议的。

    可他话音刚落,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干部,却是轻轻咳嗽了一声,开口道:

    “吴县长,各位同志。”

    “建设深水码头,带动经济发展,这个初衷是好的,我们财政口原则上也支持。但是……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在场众人,最后落在林浩然的脸上:

    “我们浦江的家底,各位都清楚。”

    “财政并不宽裕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按照龙腾方面提出的,由我们地方配套建设疏港道路水电扩容,甚至还要规划出一片仓储物流区,这笔配套资金可不是小数目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万一……我说的是万一码头建成了,却没有预期的货流量,或者投资方的运营出了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这笔投入可能成为我们浦江财政一个沉重的包袱啊!”

    这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,是分管财政的副县长。

    姓王,名叫王大伟。

    他这话说的委婉,但意思很明确。

    害怕县里的投资打了水漂。

    在80年代外商投资的情况下,一般确实都是外资企业投资主体项目。

    道路水电等配套通常由政府解决。

    这时另一位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也接口道:

    “王副县长说的有道理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