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最后进入估值博弈环节,果然不出许江河所料,魏怡给他送来了一个大惊喜。 纳德那边一开始给出的估值就已经出乎高远等人的意料,直接提出投资一千五百万美元换取百分之二十的初始股权,但这不是魏怡的意见,后面三天下来,最后一场,一直不声不响的魏怡会上直接拍板,股权占比不变,投资金额提升到两千万美元。 之后会议暂停。 许江河以为要等很久。 结果十五分钟后,魏怡等人回来,白人总部代表表示OK。 高远和姚成文当场兴奋到直接欢呼,许江河也很兴奋,但他还是保持住了平静,另一边的余水意看起来平平静静,站起来握手时发现她手都在发抖。 两千万美金换取二十的股权,纳德最终给出的首轮估值是一亿美元,按当下汇率换算就是折合人民币七亿多。 聚团的原始股权分布是许江河占七十三,姚成文占十三,高远十一,余水意三。 首轮融资之后,许江河被稀释到了五十八多点,但价值折算已经超五千万美元,约四亿多人民币。 哪怕是占比最小的余水意,如今纸面身家也近两千万了。 当然了,股权是股权,票权是票权,之前融资谈判一直进展缓慢的因素之一就是许江河提出要设立AB股,他必须要保证创始人团队对于聚团的绝对控制决策权。 这一点其实很麻烦,也不怪资方,因为许江河还是太年轻了,纸面说服力太缺乏了。 所以一开始,许江河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,首先绝对控制权这是他的底线,在此底线之上,他可以接受一定的让步,哪怕首轮融资额少点也没关系,当时的心理预期是一千美金就可以了,然后出让百分之二十的股权。 后面是因为故事讲的太好了。 包括这几天一轮又一轮,许江河一直强调一个东西,我们要做的不是国内的GrOUpOn,而是国内的聚团。 围绕着这个,展开一系列的战略路演,聚团短期要做什么,中期要做什么,长期,重点就是长期,长期要做什么。 当然了,现在还谈不到外卖这一步,谈的是本地生活服务商,谈的是相比电商更高频,市场更广阔的服务消费领域,这是真正万亿级的蓝海市场,纵观国内外还没有人在做这件事,国内没有,国外也没有,GrOUpOn严格起来也不算。 前世不断对许江河提出质疑的魏怡,在这最后阶段,完全化身聚团的第一背书人,在最终估值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。 第(3/3)页